德育之窗

述讲家门口的故事——行走在讲解的路上

时间:2018-03-05 09:48:16  来源:  作者:

  时间过得真快,我们这批小小志愿者已经在信阳博物馆志愿服务一个多月了,在这一个多月里,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,也收获了许多认可,更重要是我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,也能快乐自己时间过得真快,我们这批小小志愿者已经在博物馆志愿服务一个多月了,在这一个多月里,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,也收获了许多认可,更重要是我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,也能快乐自己。

  以前我和爸爸妈妈参观博物馆时,隔着玻璃橱窗欣赏各个展厅的文物时,经常会有走马观花、蜻蜓点水的遗憾,如果有一名热情友好的志愿者悄然来到我们身边进行细致讲解,那无疑是锦上添花,让游客不虚此行。现在好了,博物馆里活跃着像我们这样的小小志愿者,无论人多人少,哪怕只有一个人,我们都会主动热情无偿地为游客讲解。为此,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,经常还会有代表团甚至市区级领导前来光顾。每每这时,我们都会无比地兴奋和激动,为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而骄傲!

  然而,当一名解说员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风光,重复枯燥的工作往往让我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。面对那一页页枯燥生涩的讲稿,我们也常常会唉声叹气,兴趣索然;一周一换的讲解任务也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,临阵磨枪;每次两个小时的站着讲解,也让我们身心疲惫,咀之无味……几周的磨练,已经让我们浮躁的心开始沉静,渐渐能始终如一地去重复做好一件简单的事,也真正体会到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。

  游客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。就说我吧,第一周,当我们胸有成竹地站在那里,毕恭毕敬地准备为游客讲解时,谁知心总是“扑通”“扑通”地跳个不停,越跳越紧张,连背得滚瓜烂熟的讲稿全给忘了,我顿时羞得满脸通红,低下头,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这时,游客响起热烈的掌声,我抬起头,看着她那友善的脸,一下子充满了自信,流利地把剩下的讲稿一字不漏地讲完了。虽然我的声音小得如同蚊子哼,但游客一直耐心地聆听着。游客走后,我如释重负,我终于成功地解说了一次,我对自己充满信心。

  同学绘声绘色的讲解是我学习的榜样。每当看到喻馨谊、张蓥、张丁晗、吴佳睿落落大方地为游客讲解时,我都羡慕不已,巴不得有一天能像她们那样一举手、一投足都那么自然得体;每当听到王聆语、方秀文、杨璐铭、朱鹏程字正腔圆地解说时,我都赞不绝口,恨不得哪一天也能像他们那样一字一板地娓娓道来;专业解说员董小乐端庄的仪表,得体的着装,流畅且富有情感的讲解颇具亲和力,时常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聆听。我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,对着镜子练习仪表仪态,躺在床上背诵讲解台词,当我能大胆地面对形形色色的游客,当我能熟练地讲解大大小小的文物时,我已然在改变,已然在收获。

  对游客主动出击是我质的飞跃。每每听说女生们一上午就解说十几次时,我总是难以置信。通过观察,我发现她们有一绝活,那就是变被动为主动。当游客走近时,她们总是笑脸相迎,有礼貌地询问游客需要志愿讲解吗?于是,我准备对游客主动出击。一位年轻的女士走了过来,我连忙迎上去,很有礼貌地问道:“阿姨,您需要讲解吗?”没想到她摆摆手,冷冷地说:“不需要!”阿姨的话犹如一盆凉水浇到了我火热的心上,让我很非常难受,感觉像自己做了亏心事似的,许久我都保持着沉默。后来,看到女生们也都遭遇到这种情况,她们却能泰然处之,坦然面对,跟什么事没发生一样。是呀,萝卜白菜,各有所爱,有人需要他人讲解,有人喜欢自己欣赏,我们是志愿服务的,首先要尊重游客,其次才是搞好服务。

  一个多月的解说经历,不仅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,锻炼了我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,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,还培养了我们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服务精神,磨练了我们的意志。感谢金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次锻炼的平台,感谢同学们热心的帮助,让我们携起手来,继续行走在志愿讲解的路上。(作者:信阳市第十三小学 五七班 杨佳鑫)

同学们在向游客讲解

 

 

 

返回